科研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举办第十四届“诺贝尔奖论坛”

时间:2023-11-14 08:13:16  作者:

1110日,我校举办了第十四届诺贝尔奖论坛,论坛邀请了我校相关学科的学者,就2023年诺贝尔奖得主在其领域内做出的贡献及相关科学研究作了一系列学术报告,理工科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科技部副部长张会生主持。

生命科学学院的程艳丽博士作了题目为《碱基修饰:为疫苗开发贡献加速度》的首场线上报告,报告主要解读mRNA修饰技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科学界和制药界对mRNA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不看好,因为它面临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mRNA本身的免疫原性非常强、mRNA稳定性差,体内表达蛋白质的效率低、规模化生产困难等。202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与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研发出mRNA修饰技术,即通过对体外合成的mRNA进行碱基修饰而大大减弱免疫原性,从而减少非特异毒性反应发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成了整个mRNA技术成为现实的关键,消除了mRNA临床应用道路的关键障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信使核糖核酸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为新冠疫苗开发的空前速度做出了贡献。此外,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的进步促使mRNA疫苗以前所未有的开发速度获批上市,mRNA疫苗成为控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强大工具。新冠疫情让mRNA疫苗名声大噪,但其应用不止于此。新冠疫苗只是其里程碑之一,未来在肿瘤预防和治疗、蛋白代替疗法、再生治疗等诸多生命科学领域,mRNA技术的应用同样会大放异彩。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夏昌龙博士作了题为《捕捉超快电子过程的最短光源——阿秒脉冲》的线上报告。夏博士首先介绍了阿秒的概念及阿秒脉冲的含义,通过回顾激光脉冲发展历程及在科研、医疗、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引出脉宽更窄的阿秒脉冲的强大应用前景。然后分析了利用传统粒子数反转的激光技术来产生阿秒脉冲所面临的困难,引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创新思路:巧妙利用高次谐波辐射谱。随后介绍了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i)、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安妮吕利耶(Anne L’Huillier)三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个人简介及各自对产生阿秒脉冲实验方法的贡献。最后简明介绍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团队及产生孤立阿秒脉冲的几种典型方案的物理思想及物理机制。随着阿秒脉冲技术的进步,还将引发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应用。阿秒技术为探测微观超快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将开启全新的阿秒物理领域的研究。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黄永飞博士作了题为《炫彩量子点照亮人类生活》的线上报告。量子点的特殊结构和尺寸,使其内部电子运动受限,从而影响其光学性质,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阿列克谢·叶基莫夫(Alexey Ekimov)和路易斯·布鲁斯(Louis Brus)分别在玻璃基质和胶体溶液中发现并合成了量子点,为量子点相关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蒙吉·巴文迪(Moungi Bawendi)提出热注射法在高效合成高质量量子点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量子点这种纳米级材料,由于其稳定的发光特性不但为液晶显示技术带来质的飞跃,也在生物监测和医学成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量子点有望在更广阔领域发挥作用,比如在柔性电子产品、微型传感器、更薄的太阳能电池和加密量子通信等领域。量子点正在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诺贝尔奖论坛已成为我校科研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坛的成功举办让广大师生更加全面了解诺贝尔奖得主在其领域内的贡献,为推动我校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